营造时间
2020.8-2021.8
营造地点
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观城社区大和村
项目类型
街区营造
住在城中村的322天,我们经历了什么?
2020 年,龙华区民政局和观湖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以大和村城中村综合治理为契机,坚持党建引领,在社工站沿线 110 米长的街道上积极探索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模式,将青工互助、女性群体支持、老年人服务、社工知识科普与互动体验、儿童活动及心理健康咨询等社工服务元素融入社工街建设中,共建中国第一条以“社工”为主题的步行街——“龙华社工街”,打造“党建 + 社工”的人文社区新 IP。
Sketch,Action!
共建共享,打造人文社区新样板
| 1 |
大和“流水席”
“流水席”是中国传统村宴的常见形式,随时来随时入席,自在不拘束。我们在社工小院摆了两天的“流水席”,随时恭候社区原住民、租户、网格员、青工、学生、环卫工等“食客”带着“点子”赴宴。两天的“流水席”工作坊吸引了社区里不同身份的“赴宴者”。工作人员邀请参与的居民在社区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,并且亲手制作一个模型放在自己家的位置上,并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贴在模型上。
社工站隔壁院子改造前积水严重
2021年6月遇到3小时73mm暴雨,未见积水
邀请居民制作故事模型
居民“自画像”
| 2 |
营造:社工+设计
我们与各网络包楼服务机构党支部一对一联动,详细梳理各网格包楼机构微景观营造的内容,进一步明确微景观打造的方向。
全长 110m 的街道以巷道为界划分为青工、女性、老人、社工和儿童五大服务人群区域,通过艺术装置、互动装置、创意街道家具等方式实现社工科普宣传功能,创造服务对象与社工之间的沟通渠道,同时面向所有居民和游客提供相应的在地体验空间。
街区设计图
工作坊海报
| 3 |
参与式营造
让出车位:打造无车街区
一家一户做工作,人车混行的街巷和路边停车位变身城中村不可多得的公共活动空间,打造步行友好、无车街区,孩子们可以自由奔跑,轮椅、婴儿车无障碍通行。早上 7 点上班的青工走过花街收获美好心情,凌晨 3 点读书的居民伴随知识进入美梦,社工街给人 24 小时不打烊的温暖。
营造前的街巷
营造后的社工街入口
以心换心:家门口的美丽花圃
营造过程中就美丽花圃区域和居民十余次沟通,足够耐心、足够真诚,用真心换取真心,最终让不理解不支持的居民变成积极的推动者。一位居民大姐从最开始强烈反对变身社工街的“讲解员”,邀请朋友参观,如数家珍;还是那家子的老奶奶从最开始摆凳子“盯工”到最后每天出来休憩聊天,感受身边的美好。
院墙外营造前的停车位和烟囱
院墙外营造后的乐园和长颈鹿
打开家门:讲“我”和党的故事
“龙华社工街”有一位 80 多岁的居民,他叫邱志仁,是大和村土生土长的党支部书记,是本土建设者的代表。2017年建党节前夕,伟中书记来到大和村看望了这位城中村“老”书记。老书记空闲时,会把自家院子打开,给居民讲当年的奋斗故事,被大家亲切称为“志仁故事汇”。桂花树和黄皮树下,是老书记的奋斗故事年轮,站在出生、入党、工作等时间节点上动情讲述,他的故事温暖人心,催人奋进,把党建引领奋斗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听众。
奋斗故事年轮夜景
中共党史学习墙
打开院子:居民和儿童设计属于自己的乐园
“龙华社工街”的糖水店老板娘“敏敏”热心公益,贡献自家封闭已久并且带车位的院子,党员社工带领居民骨干根据老板娘儿子威威的创意,以威威的名字,打造了供小朋友游玩的“威威乐园”,这里有儿童攀爬泡泡和陀螺仪、亲子陪伴座椅以及把烟囱改造成的长颈鹿。老板娘“敏敏”对党员社工说:“遇见你们我的心门也打开了,院子变美了,世界变大了”。
儿童参与设计
营造后对外开放的院子
变废为宝:共创星空瓶盖墙
星空瓶盖墙的创作材料来自居民和社工的捐赠,大家发动亲人朋友收集废弃瓶盖,共同完成了这面墙的艺术创作,画面中的星空和城中村碉楼蕴藏着这里的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凸显着变废为宝、反思人与环境关系的理念。
居民从各处收集废弃瓶盖
即将创作完成的星空瓶盖墙
立面营造:社工主题墙绘
我们与房主进行沟通,将原本管线凌乱的墙面改造成社工宣传墙,弱线下地,巧妙结合原有窗户、空调外机等彩绘不同主题的社工手法、个案元素。
立面改造前
立面改造后
—— 龙华社工街营造纪实 ——
Sketch, Action! 草图营造
中小学师生参与式校园空间改造设计
https://user-assets.sxlcdn.com/images/624567/FkTBoOoGXm4Rj-Q3c1Td_KMEur5t.png?imageMogr2/strip/auto-orient/thumbnail/1200x630>/format/png